中式的書塾學堂沉穩大氣,現代的幼兒園色彩明艷。當古典美遇上現代藝術,當建筑內外空間打破界限,當傳統國學融入潮流文化,會發生什么樣的奇妙反應呢?又打造出怎樣的幼兒園呢?
突破傳統中式建筑呆板方正的印象,騎行帶將室外活動場景帶入室內,突破建筑空間的限制,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想象力。大廳內添加微地形,營造了一個充滿生機童趣、錯落有致、貼合自然的室內活動場所。一個迷你版的森林就在孩子們的眼前,最大限度還原大自然的場景,給孩子一個高度自由的成長空間。
古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樂器,以古典音樂洗滌現代人浮躁的內心,小朋友們可以在古箏聲樂中修身養性。原木色地面和背景墻,塑造古典傳統的美:大片鱗狀鏤空屏風墻飾,讓封閉的空間有了自然風的涼爽;吹動著頂上高山流水的山水畫燈,仿佛與兒童的古箏聲產生共鳴。
采用傳統書塾造型,樸素的仿古式書桌和蒲團,讓兒童在新奇的同時學會傳統文化的禮儀。天花板裝飾著流線型的木簾,將原本空曠的空間壓縮。國學館是完全開放式的課堂,路過的孩子們也可以感受到國學館的氛圍。
幼兒園的過道也是滿滿的中國風元素,大大小小的石塊宛如掉進平靜的湖面一般,濺起層層漣漪,又像是棋子散落在過道的各個角落,引人無限遐想。
活動室以條紋玻璃隔斷,分隔睡眠空間和教學空間,同時增加采光效果。活動教室寬敞、明亮,以素雅清新的白色和原木色為主,營造活動教室溫馨、舒適、古樸的氛圍。
烘焙室以馬卡龍背景墻強調了教室的主題,山水屏風和白色竹林藏匿著隱約靜謐的山水意境。桌子是簡約的白色圓形拼接在一起,兒童座椅像是木質的溜溜球的形狀,古樸中又不失一絲童趣。
半開放的藝術體驗室感受著光的化學反應。設計師利用尖角屋頂的玻璃,用藝術的剪影和細節的勾勒,通過光的折射,讓整個藝術體驗館有著自己的呼吸和光的韻律。
整個園區以“回歸自然、釋放天性”的教育理念,結合新式國風元素,打破傳統方盒子式的封閉空間體系,調動孩子的感官體驗,促進兒童與自然的和諧相處,現代美學和傳統文化恰到好處的融合。
申明:禁止以商業性目的使用『希園設計』的內容,非商業性轉載請聯系我們。
上一篇:實驗幼兒園桂山路分園
下一篇:淮陽縣實驗幼兒園